因为之前推过的2个长线股最近都出现了大跌的情况。
私信里有很多朋友在问这2个票还能买吗,是到顶了吗。
来,各位朋友,现在要你尝试回答这个问题?
你潜意识里的的第一反映是什么?
是直接脱口而出一个结论?我听哪个博主说,我朋友说,我自己觉得XXX,因为以前XX等等。
或是查证数据以理性数据支持自己的逻辑?去哪儿查,怎么查,要查什么。
还是其他的行为。
这很重要!并且你要意识到你这个行为背后意味这什么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江苏银行
好,我说下自己的思路,感性情绪,理性逻辑我都要参考。
首先啊,我会先看主流情绪,看股吧,看股票区,看下财经博主的观点。收集信息是大多数人是以空头居多。然后我会去查港股银行股的买卖情况,外资购买的情况。
2025 年二季度北向资金对银行净买入 213 亿元。但 7 月 12 日出现显著分歧:银行板块单日跳水 1.8%,北向资金净卖出招商银行 8.6 亿元(创年内单日纪录),主力资金净流出 36 亿元。
头部外资机构调仓情况,瑞银减持兴业银行。贝莱德在 7 月 1 日将中国银行的持股比例从 5.99% 提升至 6.46%。新加坡星展银行在 7 月 1 日将深圳农商行的持股比例从 16.69% 提升至 19.4%。2025 年二季度,高盛以 5.3% 的持股比例新晋成为江苏银行前十大股东,持仓市值约 68 亿元。
整体看,外资虽有分歧,但整体还是看多为主。
结合上述情况,个人认为,散户短期看空的情况或是因为有获利盘出逃导致股价承压。但长期看银行股的前景还是好的。短期回调不影响长期趋势,我个人依旧看好。
当然也要密切关注港股的银行股买卖情况,看外资变动情况。如贝莱德、星展银行等机构的最新持仓变动。
PS:其实银行股是无脑的,今年都可以买。核心逻辑我认为有2点。
一是地方财政收入方式转型,银行为核心角色
目前地方财政收入从以前的卖地出让正在转型为金融财政,把过去靠卖地建的基建(地铁、产业园、保障房)、存量土地(闲置厂房、城中村)变成 “可产生收益的资产”,通过出租、分红、资产增值赚钱。实际案例:成都天府新区已启动规划土地增值收益为底层资产发行 ABS的试点工作,首期规模 50 亿元,期限 10 年。这整个过程是离不开银行的。以数据来说,2024年城商行以年均6%的资产增速,支撑起地方税收的7.2%和政府专项债承销的31.6%。
此外大量的地方政府化债,需要银行参与。地方政府债务(尤其是城投平台隐性债务)的化解,本质上是 “债务压力的缓释与重构”,而银行作为主要债权人(地方债务中约 70% 来自银行贷款),是化债的核心参与方。化债的常见手段(如展期、降息、债务置换、资产盘活等)往往需要银行 “让利” 或 “承担短期风险”。如果银行自身实力不够强,是很难完成这些工作的。所以有了今年四大国有行的定增。
核心是通过补充银行资本金,增强其风险抵御能力和债务重组能力,为系统性化解地方债务提供金融支撑。这次溢价定增了5200亿(见下图),你说银行该不该涨。
在地方财政收入以土地交易为主的时候,房地产企业的股价如何。在想想现在地方财政收入转型为金融财政后,你觉得银行现在的股价是低了还是高了。
二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货币核心锚点→银行
人民币国际化的锚点是中国核心资产,银行则是核心中的核心(每个省市县区乡都会有银行,且银行能连接实体产业,可用金融力量调控各个产业运行)。
过去中国资产以美元估值,既偏低又易受美元潮汐收割。当转向人民币定价,推动大宗商品人民币结算,本质是摆脱美元定价体系,对核心资产重估。
国央企分红提升,正是重估的明确信号。银行作为核心资产,利润丰厚且关乎经济命脉,若股价不涨,必然成为外资低价收购的目标。
美元锚点依赖 “债务货币化”(美联邦债务 / GDP 达 130%),而人民币锚点绑定真实资产创造能力。当国际资本意识到 “持有人民币 = 分享中国核心资产增值”—— 如 2024 年人民币 REITs 年化收益 7.2% 超美债 3.5%—— 会加速增持,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与资产重估同步升级。
银行作为核心资产的重中之重,难道不应该上涨么。当人民币国际化完成,届时银行估值才会达顶点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洛阳钼业
好,各位朋友又来思考一下。现在考虑一家有色金属企业长期趋势。
你的思路又是什么?
我的思路基本和上面一样。但需要调整一些细节。因为想有色金属行业是周期性强的行业,且与金属价格强相关,除了上述思路,还要增加对政治格局,金属价格,供求关系的考虑。
看了相关社区,论坛,散户情绪是分化的,看多看空都有。外资整体情况呈现短期获利了结状态。进入 7 月后,部分外资机构短期资金流出。但二季度外资在有色金属板块整体是增持,而洛阳钼业被增持超 50 亿股。所以大趋势个人认为仍然看多。
政治格局
因为洛阳钼业很多重要的矿产资源在海外,不同的地区政治风险是不同的,这个要重点关注。
厄瓜多尔:黄金→新支点
Cangrejos 金矿:2025 年 6 月完成收购(花了30亿),保有资源量 13.76 亿吨,计划 2028 年投产,年产金约 11.5 吨,占厄瓜多尔当前年产量的 47%。
这个金矿还没有投产。大的政治风险没有,小的冲突是原住民社区对矿业开发的抵制情绪上升,近三年冲突发生率增加 41%,个人觉得政治风险不大。
刚果(金):铜钴业务→基本盘
TFM 铜钴矿:持有 80% 权益,2024 年铜产量 65.02 万吨(占全球第九)、钴产量 11.42 万吨(全球第一),贡献营收 506 亿元这个矿区占公司总营收的 23.75%
KFM 铜钴矿:持有 71.25% 权益,钴储量全球最大,铜资源量 628 万吨、钴 310 万吨,二期项目预计 2025 年投产,新增铜 15 万吨 / 年、钴 5 万吨 / 年,远期目标铜产能 80-100 万吨 / 年。
如果达到目标产能,相当于铜的产量带来的收益要翻倍。这个是很大的利润空间。
刚果所在的非洲是政治形势最复杂的地区,3月中石油资产被当地军政府查封就是一个案例。
要重视这个案例,但不要太过紧张。一是尼日尔是军政府,军政府的属性就决定了它容易倒戈。二是被没收的资产大概4个亿,国家干预的回报比不高,如果是洛阳钼业上千亿的资产在这儿被没收了。我想国家肯定是要出手干预的。
刚果与中国的关系目前处于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阶段,直接没收资产的可能性极低。
巴西:铌磷业务
铌磷业务:持有 100% 权益,巴西第二大磷肥生产商,铌产量全球第二,2024 年营收 65.41 亿元,同比增长 3.42%,占公司总营收 3.07%。
巴西这边的地缘政治风险个人觉得不大。
印尼与玻利维亚:新能源金属业务
印尼华越镍钴:参股 30% 股权,项目已达产,年产 6 万吨镍、7,800 吨钴中间品,保障新能源产业链原料供应。
这个区域是参股投资,政治风险不大。且镍作为固态电池的正极材料,目前是供应过剩的,随着固态电池的落地,镍的价格会随需求增长。个人觉得这是一笔很明智的投资。
玻利维亚盐湖锂:规划 2026 年投产 5 万吨碳酸锂产能,初期投资 14 亿美元,远期总投资或达 99 亿美元。
这个地区的政治风险也不大。
综合上述情况,个人觉得政治风险对洛阳钼业的长远发展趋势影响有限。
金属价格+供求关系
铜:量价齐升→利润增长
2024 年 LME 铜价同比上涨 7.83%,2025 年一季度均价达 9419 美元 / 吨(同比 + 10.29%),3 月一度逼近 1 万美元 / 吨高位。高盛预测 2025 年下半年铜价将上调至 9890 美元 / 吨,8 月达峰值 10,050 美元 / 吨。
个人觉得铜价虽然在高位,但是供需缺口仍然支撑长期上行,2025 年全球铜库存预计减少 28 万吨,而新能源需求(新能源车、储能)增量依然存在。
钴:
低位反弹
2024 年 MB 钴价从低位反弹超 80%,2025 年 3 月涨幅达 50%。
结合3C 电池和高温合金需求回暖,个人觉得未来钴价还会继续上行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洛阳钼业的业绩与铜、钴价格高度相关,只要铜、钴价格不大跌,且产量稳定,那么上涨趋势就不会明显降低。
结合上述内容,个人觉得洛阳钼业长期的上涨趋势是不变的。短期大跌主要受美国对铜关税政策影响,黑天鹅事件导致短期暴跌。基本面没有大的影响,长期依然是值得投资的标的。
上述内容仅供参考!投资有风险,注意防范!